马华林
2019-07-31 13:46:16
马华林,今年70岁,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。
初见马华林,他身穿深蓝色的西装,戴着一副框架眼镜,浑身上下散发出儒雅的气质,给人一种饱读诗书,很有修养,温良俭让,谦逊有礼的感觉。
马华林走上书法之路,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影响。他出生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,祖父是一位裱画师傅,父亲爱好文艺,业余还兼着文工团的导演。自他记事起,马华林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画作品。
来自家庭的文化熏陶,让马华林骨子里带着一丝文人墨客的情怀。他从小就对书画很感兴趣。八岁的时候,学校里教写毛笔字,因为写得好,他经常受到老师的夸赞。
从小学到初中,只要学校里出黑板报或其他宣传标语之类,老师和同学们首选的必定是他。当然,他认为这些都不是书法创作,只是年少时期单纯的练字而已。
除了在学校里勤加练习,马华林还在课余时间钻研书画,那颗从很久以前就埋进他心里的种子慢慢发了芽,日子也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去了。
多年的练习,让马华林的书画水平逐渐提升。1980年后,马华林把重点转到书法的创作和研究。正因此,才有了如今家喻户晓的书法名家马华林。
马华林说,“想要写一笔好字,读书是基础,如果没有知识底蕴,光拥有写字的技巧,那就不是书法家,而是书‘匠’了。所以想要练好书法,读书和习字是缺一不可的。”
马华林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类型的书籍,从远古到近代,从哲学到名著,从理论到实际。不管是什么书,只要有时间,马华林就坐在书桌前认真地翻阅这些书,通过阅读来为自己的书法作品增加深度。
在长期研习的基础上,马华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,其作品屡获大奖,不仅是宁波和浙江省的重点作者,在全国也颇具影响力。
马华林的书体被誉为“马体”。1999年版《中国专家大辞典》称:“马华林书宗二王、米芾,兼取褚河南、颜鲁公和北碑意趣,俊迈挺秀,雅俗共赏。”马体的形成,是慈溪书法创作、研究的突出成果。
“马体”作品展示
2012年,马体楷书字帖被国家社会美术考级中心列为全国考级用书。2018年,“马华林楷书"入选北大方正电脑字库。
这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经典国学,在马华林的一笔一划中显现了带有自己风格的模样,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历史痕迹,藏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,向人类展示着书法这一华丽瑰宝的魅力。
中国书法博大精深,想要有所成,不能只闭门造车,还需要与书友们交流和研讨。马华林认为,只有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,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价值。
1982年,全县第一个乡镇书画协会成立,马华林被推举为“高王乡书画协会会长”,并先后任慈溪市书法协会、慈溪市硬笔书法协会、慈溪市书法研究会主要负责人。
任职期间,他积极组织协会活动,频繁创作书法作品,推动了高王、宗汉和慈溪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。1987年,慈溪档案局、文化局联合发文,确定马华林为书法界唯一人选建立永久档案。
1988年,时任慈溪市书法研究会主席的马华林发起成立了华山书法艺术学校。据新版《慈溪市志》载:华山书法艺校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第一所社会力量办学单位。三十年来,华山艺校为全国和慈溪市培训了近四万学生,社会效益显著。
华山书法艺校位于闹市中的一角,门口的玻璃窗前展示着优秀学生的书画作品,在周围现代化的装修映衬下更显得古韵十足。书画院二楼,是一间间按中式古典风装饰的书法教室。
因在书法创作和普及教育工作中有着突出成绩,2009年马华林被授予“中国书画·非物质文化遗产”功勋人物奖。虽然工作很忙,但是他每天仍会抽出两三个小时用来练习书法,他常说:“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学无止境。”
马华林平时也十分热衷于公益活动。这几十年来,他为公益慈善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。1997年香港回归时,他去参加了慈溪书法界组织的一次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活动;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,他在现场做了公益书法演示,向众多外国友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;在杭州湾大酒店举行的一次慈善活动中,马华林现场创作书法作品,然后将作品拍卖所得悉数捐赠给慈善事业。
今年10月,在润德小学“开笔启智 礼润人生”新生开笔典礼暨“百米长卷书写宗汉”活动上,马华林老师为孩子们作开笔宣讲、示范,与孩子们一同书写“人”字,寓意他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,首先要学会做人,迈开学习的第一步,走好人生的每一步。
与书法相伴的六十多年,让马华林对书法有了自己的一份理解,他在收获中感悟道:“书法这个东西,想要成为不能被取代的国学经典,就要在追求美和意境的同时,始终坚持为人民和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,只有拥有独属于它的存在意义,才能永久的传承下去。”
人这辈子能精于一件事实属不易,马华林用自己的学识和技艺,继承传统,勇于创新,形成了“马体”文风,而为了弘扬书法文化,他积极开展书法教育,培养书法人才,用自己的力量助推一方文化事业的发展。
岁月悠悠然,我们在追寻人生目标的路上,当如马华林先生一般,眼里含着专注的目光,脚下迈着坚定的步伐。